帶孩子去教會 / 劉曉紅
知信行 2010-06-22 Cloud of Witnesses Every Week(雲彩見證)
我對培養孩子絞盡腦汁,不過說實話,真感覺像是在和孩子鬥智。
在我剛到美國、接觸到教會的姊妹們時,許多姊妹不只一次誠心誠意地對我講:「把孩子交給主,你看我們的孩子在教會裡成長得多好。」每當我聽到這樣的話,心裡總有一個反抗的聲音:「你們說的也太神乎其神了吧?我的孩子當然是我最愛了,即使你們的主能把她管教好,萬一有個不留神的時候,把我的孩子疏忽了怎麼辦?而且那麼多沒信主的孩子也有很好的。」那時我的女兒不到九歲。
我承認,在教會裡成長的孩子是很好,但是讓我把自己的孩子完全地交給主,心裡既不情願,也不放心,而且我對如何培養孩子也很動腦筋。自女兒出生,我就開始計劃,按著書本所寫的,從語言能力、運動能力,和社交能力的發展等方面,觀察她的發育情況,盡量超前進行一些開發。女兒五歲半就提前上小學,而且一直是各方面能力都挺強的好學生。
不過說實話,也真感覺像是在和孩子鬥智。記得小時,她和小朋友一起玩,人家要玩她的玩具,她不給,我就對她講:「有玩具大家一起玩吧!」她似乎懂了。下次她想玩人家的玩具時,就先對我講:「媽媽,有玩具大家一起玩。」然後就理直氣壯地去拿人家的玩具,人家不給就不行。我為了避免矛盾,就又對她講:「自己玩自己的玩具吧!」她聽了我的話,下次小朋友再想玩她的玩具,她非但不給,而且嘴裡還振振有詞地喊著:「自己的玩具自己玩!」我真想不到,這麼小的孩子她會把你的話反過來用,為她的行為服務。
到了上小學時,我買了幾本如何教育孩子的書。有一天我要求她整理她的玩具、房間時,她二話沒說就找來我的書,翻到一頁,指給我看:「媽媽,您看,這裡寫著不要過分要求孩子整理房間,會壓抑孩子的創造力。」當時還真讓我啞口無言;但我不能就這樣輸給孩子,鎮靜了一下就說:「你看,這書上講的是過分要求。媽媽的要求不過分。」孩子終歸辯不過大人,不吭聲了,但並不是心悅誠服。
孩子是一個有頭腦、有自由意志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多、眼界的開闊、外界環境的變化,以及充滿的各樣誘惑,想讓孩子在一個寬鬆的環境中,身心都健康地發展並非容易的事。特別是我們到美國時間不長,對美國的文化、歷史背景的了解遠遠不夠;而孩子又生活在美國孩子之中,所以如何教育她既能溶入美國的社會生活,又能抵擋各種不良誘惑,實在有點超出我們的能力。因為孩子大部分時間是生活在我們的視線之外,她內心深處的東西更無從知道。而且父母的話不是很有能力的,特別是對十幾歲的孩子來說,她會覺著父母的觀點太落伍,所以有些事最先瞞的就是父母。我女兒就經常在我耐心地和她講了半天之後,擺出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搖搖頭說了一句:「代溝啊,代溝!」我曾不無擔憂地對丈夫說:「等女兒到了青春期,我也快到更年期了,都處於情緒易變期,娘倆可能有更多彆扭。」
於是,我想起了姊妹們的建議:「把孩子交給耶穌」。我也想起第一次帶女兒去教會時,她聽了耶穌的生平後,對我說:「媽媽,我覺著信耶穌挺好的,不過我還是長大了再說吧!」於是我試探地問她:「現在你長大了,是否該考慮信耶穌了?」「您還沒信呢?」一句話噎得我無言。我定了定神說:「我在努力。」
我是從小接受無神論教育,唱著「從來就沒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那首國際歌長大的一代人。以前聽的聖經故事,以為是神話故事。來美國之後偶爾去教會,也覺著有信仰很好,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信耶穌,但好像找不到感覺,進入不了角色。而且我總認為,信耶穌的多是軟弱的、有病的、失戀的、心靈受創傷的;或者是甚麼都有了而只需要精神寄託的成功人士。像我們這些心理健康、無病無災,又處於奮鬥之時的「忙人」,似乎少了點那種去教會的閒心。有時丈夫要去教會,我不表現熱情;但這時為了孩子,突然有了一種緊迫感。孩子也「忙」,除了忙作業,還要忙著和同學講電話、網上聊天、在網上聽音樂、看電視劇,還要打遊戲機。
為了不引起她的逆反心理,我故意若無其事地說:「咱們就算陪陪你爸去吧,你和老爸老媽在一起的時間沒多少,得好好珍惜。」於是,從那時起,我們開始參加查經、敬拜。
女兒剛開始時並不很情願,恰好我們參加的團契在各家輪流舉行,我就勸她先各家轉一遍再說。後來我們去參加一個福音營,去的時候她還猶豫不決。那天天氣非常惡劣,風雨交加,我們開車一個多小時才到達目的地。女兒看著海浪翻滾的大海,不停地說:「傷感!傷感!」
那天講的是馬可福音十章17至27節:「耶穌出來行路的時候,有一個人跑來,跪在祂面前,問祂說:『良善的夫子,我當作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 ...耶穌看著他們,說:『在人是不能,在上帝卻不然,因為上帝凡事都能。』」聽了一天道,心情好多了。晚上看著那麼多人決志信耶穌,非常感動。回到家裡已經是深夜。第二天早晨不到六點,女兒就叫我們起床去福音營,真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因為平時她上學七點起床,我還得像定時鬧錶每十分鐘不停地叫幾回。我們就是在那個佈道會上決志的。
第三天,她又早早起床,叫我們去聽見證會。當主持人問誰來作最後一個見證的時候,我女兒舉起了手,上台後又跟主持人說可不可以讓她爸媽也上來,結果最後一個見證成了我們全家的見證,真是讓我吃驚;因為我們沒準備要上台去作見證,而且她平時不是很愛講話,有時家裡來人還需提醒才打招呼,那天居然在幾百人面前自己主動要求上台作見證。從那以後,她就願意去參加查經、敬拜了,而且提前就做好準備。最終我們全家受洗歸入基督,那時女兒不滿十四週歲。
回想信耶穌一年多後,孩子還真有變化:
1.對罪敏感。記得有一段時間,我家的互聯網總是有問題,對她來講,不能在網上聽音樂、與同學聊天,也是件痛苦的事。有一天,她對我說:「可能是上帝對我的懲罰吧,我去書店時偷看了部分《達文西密碼》那本書。」 我還真一驚:「你認識還挺深刻的,你幹甚麼事瞞得了父母卻瞞不了上帝,以後再遇見此類事又管不住自己的話,就禱告求上帝幫助你。」
2.知道謙卑,上進心也更強了。原本她學習也不錯,但總是漫不經心。課餘學畫、學長笛,也學得還可以,就是不夠主動。繪畫和長笛老師都鼓勵她,以激發她的熱情,她卻依然漫不經心。我若旁敲側擊說些讓她努力的話,她就會說:「中國人的家長就是這樣,永遠不知足,要是美國人的家長早就很高興地說:『Very good! Excellent!』了。」我也不好再說甚麼。她信耶穌以後,也堅持查經,到教會聽道、敬拜。知道聖經裡講:「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馬太福音廿二37)「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各書四6)她現在學畫,學長笛,不用我說就自己知道努力,更加主動了。她今年上十年級,三門主要課程都在榮譽班(honor class),其中兩門課是十一年級的課程,十年級學生唯一可選的一門大學預修課(AP Class),她也選了。這時,倒是我怕她累壞了,問她要不要調到普通班,她說不要。週五晚上如果學校沒有活動就參加查經,週六要到中文學校做三小時義工,週日到教會聽道,參加敬拜,然後是繪畫課,忙得不亦樂乎。網上聊天、打遊戲機的時間自然就少了。發自內心的變化遠比受外界壓力所引起的改變要大有功效,而且是由衷的、心甘情願的。原來沒信主耶穌時,我總覺著基督教讓人與世無爭,年輕人會不會沒有了奮鬥精神。信主後才知基督徒不是消極地與世無爭,而是因為有了永恆的追求,心裡充滿了愛和平安喜樂,按著聖經的教導:「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哥林多前書十三7)所以看淡了屬世的東西;因為有了更高的追求,有了盼望、有了信靠,做事情會更加有信心、有力量。
3.更知道關心體貼別人了。聖經裡強調:「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哥林多前書十三13)要「愛人如己」(馬太福音廿二39);聖經裡給人的十條誡命中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就是:「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出埃及記廿12)在教會,她參加力所能及的服事工作,如演出、搞衛生等。在家裡對父母不逆反,因我們一同學習聖經,同為上帝的兒女、主內的弟兄姊妹,似乎那條代溝填平了許多。我們可以像朋友一樣聊些她的事情,給她些建議。她人也變得開朗、喜樂了。暑假回國探親,她還提醒我別忘了給她繪畫老師、長笛老師帶點小禮物。她在家裡是獨生女,儘管我們盡量理智地不嬌生慣養她;但她仍然是主要被關心的對象。現在看到她懂得關心別人了,我真是心裡暗喜,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就有改變了。有上帝與孩子同在,按著聖經的原則教育孩子,我們做父母的真是既省心又放心,孩子也開心。
領孩子一同來到主耶穌面前,把孩子交給主,真的是明智的選擇。如聖經所言:「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箴言一7)「因為耶和華賜人智慧;知識和聰明,都由祂口而出。」(箴言二6)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