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09, 2013

路姆西效應(丘亦生)

心理學上有所謂「路西法效應(Lucifer Effect)」,描述好人好者,為何在群眾的影響下做出邪惡的行為來,想不到今時今地的香港,也出現了只此一家的路姆西效應(Lufsig Effect),說的是港人對政府的不滿,竟然會轉化為對一個狼公仔的戀物情結。

相信宜家(IKEA)自己也無法想像,自家推出的狼公仔「路姆西」,竟然一扔成名,在全港的知名度爆燈,還掀起盲搶潮,盛況恐怕比搶購iPhone有過之而無不及。最妙的是,促成這個營銷完美風暴的,是一系列無心插柳的因素──狼的身份投射、中文譯名的怪趣,以及社民連的順手牽狼,當中相信沒有一樣是宜家事前可以預見並策劃的,倒有點像幾種化學品意外地放到一起,引爆了連鎖反應。

「路姆西」本來是宜家因應毛公仔助學行動,於今年推出的布公仔,顧客每買一隻,宜家便會捐十元給救助兒童會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不過,經社民連兩子上周六用來擲向特首梁振英而一舉成名。有趣的是,當日的焦點其實是另一件拋物──雞蛋,與誤中副車的財爺身上,為何一日之後,所有話題會轉移至路姆西,而且引發失控的購買行為?

Wharton商學院助理教授Jonah Berger,曾經在其著作《Contagious》(風行)中,指出瘋傳行銷都有幾大特徵,與路姆西熱潮印證,竟然有點不謀而合。

Berger認為,要引爆熱潮,必須要有故事、有行動、有話題、能引發聯想、可掀動情緒。社民連的抗議行為,會帶挈路姆西熱賣,看似毫無道理,但作者舉了一個例子:Mars的朱古力bar,在1997年突然離奇好賣,一度令糖果公司大惑不解。公司沒有特別推廣活動,也沒有減價促銷,又沒有增加廣告預算。他們敲破頭腦也想不到,原來該年太空總署的拓荒者號登陸火星,而火星的英文正是Mars。當年登陸火星是大事,電視台日loop夜loop登陸片段,消費者潛移默化,將馮京作馬涼,連帶對這個品牌的購買慾也大了。

路姆西與梁特首,與火星與朱古力的奇幻聯想有得揮,而且中文名稱諧音類近粗口,一聽便琅琅上口,丟這隻狼來表達不滿,不止動作上可宣洩,連言語上也有快感,而且話題性十足,有足夠的題材可供網民向未知底蘊的朋儕吹噓炒作。加上事件容易以相片分享,這是facebook上最受歡迎的分享形式,據統計比起用文字、視頻及連結分享的數目高幾倍,令散播的速度也如星火燎原、火上加油的,是大家都可以實際行動參與其中,把整件事及附帶的情緒及意義買回家中。

無疑,誤打誤撞之下,路姆西的意涵,比雞蛋更新奇更豐富,因此後勁更加凌厲,看來還可以有幾變。由路姆西進一步變成「路無篩」,表達對無篩選普選路的冀盼,甚至昇華至像V煞面具般,成為不滿港府施政的icon潮物。

可惜,對商戶來說,這些商機可遇不可求,不容易策劃,而且反應難料。好的時候固然飲得杯落,不費一分一毫便能達到千萬廣告費都不能及的效果,但最大問題是變數太多兼禍福難料,說不準也可能成為被杯葛的對象。這也是路姆西效應的最大問題:你不能炮製,只能趁勢。

(from Next media: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finance/20131209/51979516)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