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25, 2010

扶育幼苗的十字架 - 大專團契在社關的角色

扶育幼苗的十字架
大專團契在社關的角色
杜琪

(《時代論壇》第一一九五期.二○一○年七月廿五日)

從年初的菜園村反高鐵,到立法會補選及六四晚會,八十和九十後都成為社運的焦點;然而另一邊廂,大專基督徒團契近年卻被批評定位模糊、不復當年勇。面對社運熱潮,他們又怎樣面對?

今期我們走訪了六間大學團契的團友,分別是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總結現時大專基督徒團契關社的三種面向:服務弱勢團體、關注社會議題,及喚醒同學的社關意識。

沒藉口他們就沒人理

科大團契一直都有服務弱勢群體,曾在食物銀行服事,後來亦有與中大團契一起到美門浸信會透過籌備聚會服事露宿者和戒毒人士。由於資源缺乏,聚會中他們主要負責帶敬拜、演話劇。科大團契團長池嘉豪憶述:「會搞吓氣氛,我們不是談大道理,因為沒這個地方、沒服事的人、他們就沒人理會,只是一盤沙。」他歎息:「真的沒有人理會他們,屋企不理,政府又不理,最多只是畀錢。」話劇是聖經現代搞笑版;讀聖經是為了學生字;聚會的禱文只是祈求天氣不要太冷,或是避寒中心快些投入服務。池嘉豪認為,社關組要讓同學看到場所才算真實,否則只會是「齋talk」。

中大團契除了與科大合作外,也有為校政問題發聲,例如校內的女工合作社續約問題和在醫學院餐廳員工自殺的事件等,團契亦有舉辦祈禱會,並討論校內員工制度問題。

不合理,要發聲

至於城大團契近幾年則探討過扶貧、性小眾、公平貿易和政制等議題,例如邀請女同學社探討同性戀議題;參與七一遊行、國際不再恐同日、菜園村反高鐵事件;與基督徒學生運動(SCM)合辦五區查經等。城大團契不願弱勢受欺凌,拒絕一言論述,要成為光與鹽,學習為他者犧牲。

中大團契近幾年也積極參與社關,○八年曾討論最低工資問題,調查了新鴻基旗下大型商場清潔工人的待遇,發現工資都少於十八元,工時長,甚至不可休息。之後他們出了一份調查報告,剛畢業的中大團契團友黎鑑鋒指:「我們感到不合理,郭氏兄弟中有基督徒,所以我們跑到新鴻基總部示威,希望他們會正視。」最後團契等人獲得公司高層接見,並獲傳媒關注。另外他們也討論過家暴條例和參與反高鐵遊行;另亦有畢業團友與公眾一同「護送」民主女神像往中大後發起祈禱會。

親身體驗才能自發

理工團契雖然沒有社關組,相對地同學對政改和校政的關注都較少,所以他們集中培育同學的社關意識。過去一年,理大團契的主題是「Change Ourselves, Change Our Campus」,讓同學先關注最貼身的校園,再學習自發回應整個香港的問題。在一次週會期間,碰巧反高鐵集會在立法會外舉行,職員會便領同學一起參加,也有呼籲同學嘗試苦行,思考為甚麼有人願意為反高鐵如此付出,希望他們從抽離討論化為內心的感受再回應行動。

而浸大團契過去一年設有社關組研究政治,就菜園村和政改兩個熱門問題邀請教授分享意見。他們認為基督徒要有一個關注社會的心,作為一個大學生,就更需要在這方面發聲。同時,浸大團契也帶同學到菜園村探訪,希望同學能夠親身觀察體驗。

默默做,不高調

近年有批評指大專基督徒的社會參與意識比過去低,FES作為他們的「後台」之一,得出的觀察是……?

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FES)以夥伴及顧問形式一直給予大專基督徒支持,提供平台。而香港專上學生福音團契(ICCF)則結合各間大專團契的基督徒,例如最近有「80後880分鐘露宿體驗」,就是讓同學嘗試「瞓街」,反思貧窮;另有一個小組探討政改方案並撰寫建議書給政府。而在○七年九月,ICCF也為記念緬甸僧侶被軍政府射殺,於天星碼頭舊址舉辦祈禱會。

今年FES在六月舉辦SWAM camp(Summer with a Mission),與同學探討福音的本質應該是整全的,不能只說不做。而該機構其中一個較為大專同學認識的,是持續舉辦超過十年的「一杯涼水」計劃,目的是藉著安排青年人到不同社關機構做實習,以作前線體驗;另亦會邀請神學老師為同學談信仰與社關。FES資深幹事駱穎佳指:「我們做教育和鼓勵的角色,站在背後做很多神學信仰裝備,但不會走得太前,相比其他組織是比較低調,但並非沒有參與,例如每年六四我們有活動,天星碼頭的保育事件也有同學參與。」

對於近年大專基督徒的社關意識提高,駱穎佳認為不只是團契,而是整個大專界的社會關注都高了,對基督徒同學有衝擊和影響:「例如早前的社會保育運動中,同學見到菜園村、天星事件有這麼多人去聲援,他們都會反思信仰角度,思考社會關懷。」不過他認為現在較缺乏出眾的基督徒學生領袖:「少,但不是沒有。他們多是默默地做。社關意識可能在大學時期萌芽,有些人就去了做社工,亦有到機構服事。」

真心關懷不需要大道理

大專基督徒為甚麼要做社關?他們和社工又有甚麼分別?一直以來是團友思考的問題,但答案其實可以很簡單:效法耶穌。

中大團契的黎鑑鋒認為,社關組作為一個平台,讓有志關社基督徒一起探討處理:「社關和福音有關聯,社關是宣教學其中一環,基督教不只傳福音,還要辦學校和老人院,關心社區,基督徒和社關是無可分割的。」

他舉例指,馬太福音中只有兩章談及耶穌的死亡,但是有二十多章是講耶穌走到人群中治病,傳揚上帝國的信息。他認為作為基督徒應該好好學習,關心社會事務。

至於科大團契的池嘉豪則表示要實踐信仰,學習基督精神,不能只坐在房間裡:「效法耶穌的捨己精神,我們要學習放低自己的心,社關就是其中一個操練。」不過他也指出關懷窮苦者,基督徒和社工的動機其實分別不大:「有人問我們和社工有甚麼分別,作為基督徒好像都不敢說沒有分別,怕會失卻神聖的意義,不過我們的信仰驅使你不得不關注他們。當你去關懷時,別人感受到溫暖,就已經有價值。社關不應淪為一件工具,真誠關懷一個人的生命、身體是不需要甚麼偉大的理論。」

繼續探索社關路

團契每年都會「改朝換代」,更換職員會成員,這會帶來甚麼局限?將來又會是……?

學生的社關意識不足是莊員們面對的問題,科大團契的池嘉豪表示:「對同學來說,社關活動太新鮮,卻看不到重要性,他們可能認同要憐憫弱勢,但缺乏從基督徒這身分去關心。另有些人對團契的期望和普通教會差不多,只是想唱詩歌查經。」

另外,上莊人數不足,資源有限,也會使團契的活動難以實行,不過有時太多人也會造成紛爭,所以社關和其他團務的平衡就很重要。中大團契的林進耀指:「多了理性思考、分析社會問題,相對地就會少了屬靈操練。分析到某一個位時,甚至會覺得自己底子不夠,失去動力,陷入困局。」新一學年中大團契打算把社關組轉做查經組,讓團友們更容易把焦點轉移回自己的信仰。「可能坊間已經有不同組織做了分析,但我們可以多想一步,究竟一群基督徒可以做些甚麼呢?自己的基本功不足,所以想兩條路一齊行,一條是社關,一條是信仰。」

港大團契團長陳楚思認為團契的社關路須繼續摸索,不想變成很個人、從負面及仇恨的角度去看社會議題:「基督徒要適當地彰顯基督的愛。」城大團契的呂律懷亦認為公義是十分重要的:「要爭取更多社會公義,團契應該尋找新的路、新的使命,訓練社會及教會的領袖,發光發熱。」至於理大團契的梁瑋晴則指出,團契是一個跳板而非終點,當中的學習會令人睇得更高更遠,開托思維,繼續追隨信仰。「院校團契只是一個過渡,學生始終會離開,重要的是把你學到的帶回職場和教會裡。」

港大團契準備今年重新設立社關組,陳楚思表示會參考其他大學的情況,而兩位使命祕書(職員會成員)都是讀社會科學學科的,很關心社會,期望能把這信息傳遞。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