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18, 2011

格思有票、無票,投票、不投票,That’s the question!

iQuest 格思
有票、無票,投票、不投票,That’s the question! (2011年12月15日)
郭偉聯
建道神學院神學系助理教授
專欄:政見相對論

早前有教友在Facebook問我:「CY與唐唐,究竟你會揀邊個?」我在網上看到後,沒有想多幾秒,便回了一句:「哈哈,我都無票,揀邊個都無用!」可是,不久便有精明的朋友提醒我:「你是有票的,最少你可以投票選基督教選委。」我「嘿嘿」了兩聲,靦覥地說:「是呢,我沒有盡公民責任呢。」但轉過頭便在心裡罵:「選舉選委,選黎把鬼!」我心裡咕嚕說看不到自己的一票的作用,也不想自己的一票起作用!但思緒不久便陷入佛洛依德式的本我(id)與超我(superego)鬥爭中:我不想投票?不想假民主?我政治冷感?vs.我要投神聖的一票?我沒有盡責?

為什麼原本是文明社會一個不太複雜的動作,會變成複雜的心理鬥爭?當然可能與我的精神狀態或心理發展失調有關,但我發現原來失調的不只我一個,因為基督教的選委選舉,自籌備時已喧喧嚷嚷,究竟是協商還是投票?究竟投票是關心社會?是支持自己人?是搞場?是反映特首選舉不公義?是推進普選?是支持民主派參選特首?是愛國愛港?還是「識諗」的就「唔會想理」?神學上要做另類群體?抑或要大搞公共神學?這些議論全都在我們中間出現過。究竟to do or not to do?

我們的矛盾與紛紜,其中一個原因是政治格局處於「半杯水」狀態。我們看到現在特首選舉不理想的地方,但究竟自絕於這場「遊戲/做戲」,或用「鬧劇」的手法拆穿這場戲,還是積極在不理想中尋求理想,推進理想,這可以有不同的想法。我們對中央政府「心被恩感」、看到「形勢大好」,所以要「愛國愛港」,還是看到國家很多欺壓、貪腐、造假、不民主、不公義,都會影響我們對這場選舉的想法。

不過,既然是「半杯水」,因此所有一面倒的想法都可以令人從心底裡反彈。這是為什麼我們看到有人大說愛國愛港時會起疙瘩,有人說要顯露別人的醜惡虛偽時,我們不覺得他們的諧謔大快人心。亦因為是半杯水,「不落一邊」的人似乎有著雞肋情意結,做得有氣無力,有形無神。我們的選舉籌備是業餘參政,看不到想要推動民主的候選人有積極在教會裡組織選舉工程,其他小民如我等則是愛理不理。

在半杯水的時候,我們應如何自處?若我是那些認同國家,欣賞政府的人,讓我記起舊約聖經中的阿摩司書,先知阿摩司提醒國運正隆的以色列國,他們國家有很多不公義的事,國家再這樣是不能持續下去,最終必會衰敗——可惜以色列人只看到自己很有能力,而他們的成功便是能力的證明。求上主也提醒我不要做斥責阿摩司的阿瑪謝,將一切批評在位者的看為混飯吃的人,而忘記自己也在混飯吃(有誰不用「搵食」呢?)。若我是用嬉笑怒罵表現建制荒謬的人,求上主使我記起主耶穌也曾搗亂廟堂(聖殿),也曾叫人覺得祂瘋瘋癲癲,可是祂沒有只是怪形怪相、犬儒一番便收工,而是呼召門徒,教導他們,示範祂的生活哲學,甚至為祂的百姓而犧牲。若我是懷著理想卻好像一籌莫展的,我要記著使徒保羅的教訓: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若我覺得自己是一介小民,不想去理,求上主叫我為在位的「懇求、禱告、代求、祝謝」,因為在懇求禱告中,我不會只是獨善其身,而是期待及思考真善美。也因著禱告,提示及反省自己有沒有行出真善美。

在半杯水狀態中,一個行動可以有不同解讀。阿摩司被阿瑪謝看為是「搞事鬼」,但教會傳統裡卻看到他擇善固執、挺身而出。羅馬政權當時多有不仁, 但保羅卻叫教會為政府祈禱求平安。或許,不是我們做什麼重要,而是我們是一個怎樣的人,讓其他人評價我們是誰才重要。

上主,我在你面前承認,我不投票,因為我逃避,也不想理會,求你幫助,加我力量,讓我對社會有多一點關懷。

除了to do, not to do 之外,或許to be, not to be才是我們更需要面對的問題。

No comments: